English

爱心营造老人乐园

——记军转干部、珠海慈安护老中心院长孙苏萍
2000-05-31 来源:生活时报 亦 文 我有话说

走近珠海市前山脚下的慈安护老中心,你会有一种洁净优美、神清气爽的温馨感觉。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健康愉快、悠然自乐。他们有的在天台花园上观景锻炼,有的在诊疗室接受医护人员的精心检查和治疗,有的在娱乐室读书下棋,有的在房间里巧手烹饪……

以院长孙苏萍为首的这家护老中心开业三年多来,用爱心、诚心、耐心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誉,院长孙苏萍被人们称为“真、善、美的化身”。

一家民办的老人福利机构,何以赢得这么多的关怀和厚爱?让我们把日历翻到1996年。

这一年,从部队转业的孙苏萍被安排到广州市某医院任院长。然而,孙苏萍却决定自谋职业开办护老中心。

孙苏萍给自己的护老中心取名为“珠海慈安护老中心”,慈安,顾名思义就是慈爱、平安。意想不到的是,护老中心开业半年后,才来了3个老人,尽管孙苏萍思想上早有准备,但5000平方米的护老中心,年租金就近40万元,20多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有一段时期,慈安护老中心连工资都发不出来,在这种情况下,孙苏萍把自己的转业费和家里的十几万元的存款都搭进来了,以解燃眉之急。她的举动,深深感动了护老中心的医护人员,她们表示,就冲着孙院长的这片心,我们不要工资在这里白干也愉快。

慈安护老中心收治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,年龄最大的98岁。除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和伤残军人外,港澳地区的老人多,而且瘫痪病人多,他们在家时生活条件好,有些老人年轻时在事业上很有成绩,颇具经济实力。这给慈安护老中心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。

针对老年人的特点,慈安护老中心想方设法在护理上下功夫,首先保证他们的一日三餐。因为,对于老年人来说,护理比治疗更重要。遇到不能进食的老人,他们让护理员一勺一勺的喂,有时一顿饭要花上半个多小时。

以人为本是立足之本。慈安护老中心遵循这条原则,使各项硬件和软件日趋完善。珠海市领导也给护老中心的工作许多支持。为方便老人行走,市长黄龙云亲自批示有关部门将护老中心门前的道路整修一新。优美的环境、良好的设施、周到的服务,吸引了人们的注意,许多老人点名要到这里来休养。一位叫梁汉英的老人,到过澳门和珠海的许多老人院,都觉得不适应。经人介绍,来到慈安护老中心后,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家。

爱,是一座桥,即使相距遥远也可以沟通和对接。护老中心开业不久,一个老人从广州打来电话,要求来护老中心治疗,孙苏萍听说后,二话没说,带领工作人员驱车去广州接人。这位老人因患严重的糖尿病而截肢,因护理不周,伤口感染,浑身上下又腥又臭,躺在家里疼得直哼哼。孙苏萍急忙上前,抱起老人平放在车上,并立即对伤口进行了清洗和护理,直到老人不再感到痛苦了,她才随车把老人送到护老中心。许多人问她:“你不怕脏吗?”孙苏萍回答说:“你如果把他们当作是自己家的老人,就不觉得脏了。”

香港老人卢国权,今年已经80岁了,他的7个子女大部分在港澳地区工作。他在职时,曾当过玩具厂的董事长。年纪大了,想跟子女们在一起享享清福。但子女们有心照顾却没精力,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摊事业和各自的家庭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卢国权的病痛不断增加,于是,他选择了慈安护老中心,在这里一住就是3年。如今,这位老人身体健康、精神愉快、声音宏亮。有趣的是,他谢顶多年的头上还长出了黑发。

爱是双向的,你对别人付出了爱,你也会得到爱。慈安护老中心的老人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和谐、融洽,有一种家庭式的亲情。许多老人来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后不愿走了,有的走后又回来了。一个叫邹秀珍的93岁的老人,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,请保姆又怕照顾不好老人,全家几乎考查了广东所有的老人院,最后决定把老人放在慈安护老中心。很快,老人的体重增加了,面色红润了,精神也好了。由于老人的儿女对护老中心不太了解,怕自己的妈妈受苦,曾把老人接回家去了一趟,可不久,老人觉得不适应,又自己要求回到了老人院。

有一对叫李德泰、贾松芳的夫妻,年近八十,患有高血压等病症,经常来慈安护老中心看病,每次都是孙院长亲自开车接送。如果一段时间见不到两位老人,孙苏萍都要亲自上门看一看,检查一下老人的身体。这对老年夫妇感动了,要认孙苏萍做干女儿,还把自己的孩子介绍到护老中心工作,让他向孙院长学习,为老年人服务。他们说:“孙院长把解放军爱民的好传统带到了护老中心,有了他们,我们的老年生活就有了依靠了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